Search

【訓練計畫需要知道的事】 #給初學者的第八封信✉️
💎「如果你是健身新手,這個系列你一定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訓練計畫需要知道的事】 #給初學者的第八封信✉️
💎「如果你是健身新手,這個系列你一定不能錯過。」💎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相信健身計畫的安排是許多新手的困擾

健身計畫怎麼安排?

應該包含什麼動作?

時間多久?重量怎麼抓?

讓我們來看下去吧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📌「訓練頻率&部位分配」

📝A:找出每周能訓練的天數再進行部位分配。

在養成運動習慣的路上

每個人願意投入的時間有限

一週起碼有2~3次的運動頻率

有助於體態改變的頻率又不會壓力過大

目的放在訓練日盡可能刺激最多肌肉

2次訓練者,可選擇兩天都練全身

3次訓練者,可選擇三大肌群(胸/背/腿)各一天

4次訓練者,胸/背/腿/肩+手 或三大肌群+特別想加強的部位一天

5次訓練者,胸/背/腿/肩/手 或三大肌群選兩個部位練兩次

6次訓練者,三大肌群(胸/背/腿)各兩天

7次訓練者,你應該不是新手。也不推薦天天練不休息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📌「動作選擇&器材選擇」

📝A:多關節動作優先,選擇操作穩定/感受度佳/重量能操作較大的器材優先。

胸的多關節:臥推/上斜臥推/下斜臥推

背的多關節:划船/引體向上/pulldown

腿的多關節:深蹲/硬舉/腿推/臀推/弓步蹲

胸的單關節:飛鳥夾胸/pullover/UCV

背的單關節:pullover

腿的單關節:腿屈伸/腿後勾/蹬小腿/髖外展/寬內收

其他部位

肩:肩推/前平舉/側平舉/反向飛鳥

手:二頭彎舉/垂式彎舉/三頭下壓/三頭過頭屈伸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📌「次數重量&休息區間」

📝A:次數抓在8~15下能穩定操作有效刺激肌肉,休息區間30s~120s內。

使用的重量越大次數越低休息時間需要越久

重量的選擇從來不是重點,請以次數監控強度

ex. 8下是指第9下會操作失敗

休息時間是為了讓能量重新補充好好完成下一組

每個人的人恢復速度略有差異掌握在120秒內體力恢復即可操作下一組

多關節的重量往往能操作較大又穩定

可以選擇8~10下的較高的重量以機械張力刺激肌肉

學習中的新手/操作尚未熟練/感受度不好抓/狀況不好/其他原因

可選擇12~15下,有效訓練感受度佳又不失安全性

(15~20下也是可以選擇,偏向代謝壓力的訓練模式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📌「訓練時間&課表週期」

📝A:一個人的醣原在「有效訓練」中1小時就幾乎耗盡,並不一定練越久越有效,一套課表請執行8~12週甚至16週。

訓練時間壓在60~90分鐘以內

動作可選擇4~6個甚至8個 操作3~4組

一套新的刺激對肌肉來說

會先是解剖適應(學習動作),約2~3週

接著才是肌肥大(肌肉成長),解剖適應後

太頻繁更改訓練計畫

會讓肌肉無所適從,無法好好的長大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上面訓練計畫的安排只是概略的方針

實際上還是要針對每個人的目的和身體狀況去設計

請尋求專業教練為你設計一套適合的訓練計畫吧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喜歡的話請給我一個喜歡❤️

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✅Follow || @canyon_fitlife 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anyon_fitlife

#大台北地區自由教練 #自由教練 #一對一 #體態雕塑 #健身 #健身男孩 #增肌 #減脂 #訓練 #健身房 #增肌減脂 #重訓 #重量訓練 #腹肌 #馬甲線 #fitness #training #gym #weighttraining #workout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大台北地區自由教練 服務地點: 台北市&新北市 捷運站:頂溪/北門/江子翠/行天宮/大安。 服務項目: 生活機能重建/體重管理/增肌/減脂/重訓指導/樂齡訓練/特殊族群訓練/孕產婦訓練...等。
View all posts